预见2019:全球消费金融市场前瞻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回顾消费金融发展历程:消费金融进入稳健合规发展阶段
2009年—2013年,试点期。
2009年7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政策层面通过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来鼓励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消费信贷,积极努力推动消费金融发展。
2013年11月—2015年,修订期。
2013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修订稿)》消费金融公司扩充到16家,放开消费金融公司限制条件,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
2015年7月—2017年,推广期。
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国,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7年12月,强监管时期。
密集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整治暴力催收、多头借贷问题。
2018年至今,调整期。
2018年以来的调整期,国务院和银保监会针对消费金融重新释放积极信号。
短期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逐渐上升
《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自2017年以来,与中长期消费贷款变化曲线逐渐平缓相比,短期消费贷款比重仍保持上升态势,因此在金融业整体去杠杆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车道。
2010 - 2018年间,住户消费性贷款由7.39万亿增长至36.8万亿元,消费贷款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消费金融机构频繁增资
消费金融公司本身不具有吸储能力,所以业务发展受制于资本金规模,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成为常态。这主要是自身资金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业务规模。
其中,招联金融在年初和年末进行了两次增资。去年12月末,招商银行(港股03968)和中国联通(港股00762)各出资10亿元,对招联金融完成增资,注册资本也达到了48.59亿元。其他市场排名靠前的消费金融公司分别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增资。
消费金融受众群体年轻化
根据《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年龄层次来看,我国消费金融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轻群体,其中,18岁至39岁的群体使用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6%,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很少使用。
科技金融助力消费场景多元化
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
买家电占比为 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其中其他类(没有场景和具体消费目的的现金贷)比重较2017年有明显上升,值得关注。
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展望
01
消费成经济增长驱动力,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受消费升级的影响,我国消费在不断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依托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相应的消费金融产品也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带动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
02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持审慎态度
虽然自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对小微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及居民减税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但是同时受经济环境影响,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将面临系统性的挑战,主要是源于居民对于收入预期的变化、居民负债和收入比、居民收入和GDP的占比等,在今后的3年里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导致消费金融业务的波动。
03
科技金融助力消费场景多元化
金融消费多场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消费金融企业目前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
美国消费金融市场经验
美国消费信贷渗透率近70%,远高于我国的不到30%。国内消费信贷规模覆盖面仍然较低,狭义消费贷款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消费金融渗透率比较低。因此中国消费信贷还有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消费金融要获得长足地发展,需要借鉴美国这三个方面:
1.前置培养消费信贷用户习惯:美国在校园内开始普及信贷服务,使得许多人在学生时期就建立了信贷习惯。
2.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历史悠久:美国消费金融发展时间较长,行业竞争者多,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生态建立得更完善。
3.美国行业监规制度健全:美国消费金融法律制度相对完善,市场更加规范,企业普遍能够做到合规经营。
中国消费金融模式输出
中国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
中国成熟的消费金融技术
从2009年消费金融在我国刚刚起步直至发展至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用户行为画像,利用多维征信信息对用户进行交叉核验,并基于不同消费场景搭建专业风控模型及决策引擎系统,现可为消费信贷参与者提供成熟的消费金融技术。
成熟的消费金融技术向海外输出
近年来,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移动支付成为日常必需,互联网理财深入家庭,消费金融大行其道,行业竞争也随之加剧。
伴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出海”成为许多中国消费金融企业的选择,将国内已经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和技术向海外输出。
东南亚消费金融市场
东南亚新兴市场发展红利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于1967年成立,共有10个成员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2017 年东盟国家综合 GDP 达到 2.77 万亿美元,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东盟国家GDP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其中印尼的GDP最高,为1.02万亿美元。
东南亚地区人口6.5亿,超过70%的人口在40岁以下,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城市化潜力将带来强劲的消费需求。
据预测,2020年印尼中产阶级和富裕消费者将较2013年数量翻倍,从7400万人涨至1.41亿人。
东南亚国家发展政策红利
1.印尼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7年用户达1.327亿,增加51%,居民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50%。印尼跳过互联网宽带阶段,直接迈向移动互联网时代。
2.“泰国4.0”政策,包括为全国所有村庄建设宽带网络分配预算,建立全国宽带网络,弥合数字鸿沟,通过电子商务渠道促进现代经济发展。政府计划发展创造下一代数字应用平台,促进电子市场、电子支付和电子政务等在线活动。
3.越南人民目前还是更偏向于电脑上网,只有34%的网络访问量来自移动端。政府提出了一项移动金融发展规划纲要,计划2016-2020年实现全国非现金支付手段覆盖率超过50%。
东南亚金融体系滞后
东南亚仅有27%的人口有银行账户。印尼拥有信用卡的人只有6%,菲律宾是5%,越南是3%,而在信贷发达的国家,这一比率是80%。东南亚地区极度落后的金融体系,催生了信贷的巨大市场。
东南亚电商市场近5年增长率均超20%,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81亿美元,电子支付平台的人数每个月增加280万人,谷歌预计2025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
东南亚电商市场空间蓄势待发
近三年,东南亚主要国家电商市场的年增长都超过了20%,Lazada、Tokopedia、Snapdeal、Shopee、Ensogo、Tiki等公司迅速壮大,东南亚的电商蓝海潜力巨大。
印尼电商占比社会总零售额仅为0.6%,而同期中国、韩国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16%、18%,未来5年内,电商销售额占整体零售市场比重将会增长至5-10%。
消费信贷市场高速发展
1.巨大的消费潜力、落后的金融体系使得东南亚国家民间消费信贷需求旺盛,消费借贷市场逐渐兴起并繁荣。
2.相较于中国成熟的消费信贷市场,东南亚国家在该领域依然处于蓝海期,一方面中国企业开始输入成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善当地消费信贷市场,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消费信贷收益更高,坏账和欺诈相对中国更少,具备较大的投资潜力。
3.印尼网络消费信贷行业处于早期快速发展期,金融监管局(OJK)已开始对消费信贷公司做合规监管,必须申请OJK备案成功后才能正常运营贷款平台。同时,印尼的电子签名、征信和催收业务都将录入监管系统,这些数据仅向有牌照的公司开放,行业逐步规范。
东南亚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机遇
东南亚拥有经济高速的增长、人口和消费红利、国家政策红利、一带一路政策红利四重红利,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得益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庞大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基数,东南亚的电商产业发展极为迅猛。
巨大的消费潜力、落后的金融体系使得东南亚国家民间消费信贷需求旺盛,消费借贷市场逐渐兴起并繁荣。
印度市场 — 消费金融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数据,印度2017年的GDP总量已达2.61万亿美元,成为了世界上除欧盟和东盟以外的第六大经济体,其人均GDP为1983美元。近年来,印度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其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时,仍能保持平均7.3%的增长速度。
截止到2018年6月,印度国民消费约为5149亿美元,占其GDP的36%。
印度人口红利
截止至2018年6月,印度人口总数为13.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7.8%,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印度的人口增速逐年下降,2013年后更是略低于世界水平,但仍维持在1.1%左右。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印度人口结构年轻化,呈金字塔形。
截止至2017年底,印度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5.42%,25-54岁之间的人口占总数的41.08%,整个国家的中值年龄为27.9岁。城市人口4.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总数的33.5%,且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数量将以每年2.37%的速度持续增长。
印度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加
近年来,印度互联网市场飞速发展,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市场。截止至2017年底,印度互联网使用人数达4.81亿,较2014年增长1.7倍。
印度的互联网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22.4%增长到了2017年的37.5%。其中,城市人口互联网渗透率高达64%,而农村人口互联网渗透率仅为20%左右,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互联网使用量依然存在着差距。
印度智能手机高度渗透
印度对智能手机前所未有的需求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截至2017年底,其智能手机用户达到2.9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7%。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最新预测显示,2018年印度智能手机使用人数有望增长15.6%,届时,印度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智能手机。城市地区对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需求拉动了这一增长。
印度信贷市场
1.印度的银行系统由国有银行掌控,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人财团,普通民众很难从银行获得服务。在印度,使用现金几乎已经形成一种固有习惯,银行卡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017年7月最新研究显示,印度依然有19%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
2.印度银行系统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使得其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受2014年印度储蓄银行颁布的法令限制,印度面向个人借款人的网络借贷月利率一般在1%-3%,年化12%-36%。
3.在风控方面,2010年9月,印度开始推行Aadhaar计划,收集印度居民的住址、照片、指纹、虹膜等数据,为每个印度居民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12位身份证编号,并且与手机号和银行账号绑定。截止 2018 年 3 月,约有 11.8 亿印度人口拥有了该数字身份信息,约占总人口的 90% 。许多借贷平台将Aadhaar作为风控的关键信息。
印度金融科技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金融科技领域在印度虽是入场不久,但其金融科技市场涨势迅速。普华永道2018年2月发布的印度金融市场报告显示,印度已有超过1500家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行业的大力发展得益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市场基础、印度当地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环境、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支持。
2.根据 PWC-Startupbootcamp 的报告显示,印度的金融科技行业将以惊人的29%的速度增长,分别超过全球和亚洲的平均水平 20%和 25%,成为全球金融技术发展最快的市场。
3.相关利好政策包括:2016年底印度政府推行废钞运动,推动实现数字化经济;2017年中推出了商品和服务税(GST)税改政策,实现税收统一;引入统一支付接口(UPI),并使用数字身份证绑定金融服务等。2018年印度的联盟预算公布了其在人工智能、贷款以及区块链方面的发展计划,将会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
印度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机遇
借助全球化带来的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正快速发展着,印度潜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成长空间。
随着互联网用户量的增加、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印度的电子商务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依托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市场基础、印度当地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环境、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大力支持,印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