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留学生论坛
标题:
【新冠疫苗解惑】读懂新冠疫苗的前世今生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小白猪
时间:
2021-2-5 17:45
标题:
【新冠疫苗解惑】读懂新冠疫苗的前世今生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新冠疫苗有多少种,该不该打,怎么打?
留学生看过来,专业回答来了!
目前全球施打的疫苗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种是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美国的辉瑞和莫德纳就属于这种,第二种是腺病毒疫苗,以英国阿斯利康、俄罗斯卫星五号为代表,中国目前的国药和科兴疫苗则属于灭活疫苗。
德国之声访问台湾免疫学者、前阳明大学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张南骥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何美乡,请他们回答几个关于疫苗关键的问题。
1.mRNA?腺病毒?灭活疫苗?这些是什么意思?
张南骥说:“mRNA疫苗是把mRNA包埋在奈米微粒这么小的脂肪层, 跟细胞膜很像,可以直接结合你的细胞就进去了,它不需要一个接受器。”他表示,这种疫苗在制作的时后很困难,之后也要低温保存,麻烦的是在之后的低温物流运送。
张南骥介绍,英国的阿斯利康是用毒性比较小的腺病毒,“但还是活的病毒”,利用接受器进到细胞核里面,“号称不会嵌到DNA里面,在细胞核里面要转成RNA,出来之后再作蛋白质”,所以步骤过程复杂。
他说:“过去很多基因治疗是用腺病毒,基本上来说就是比较麻烦的,会不会又嵌进去了,或是存留的时间比较久。”
张南骥提到,中国所做的灭活疫苗是比较“土法炼钢”,在细胞上面养活病毒,养很大把它纯化再打死。他表示,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最好,因为病毒是死的,“它身体的所有的东西都到你身上让你看见”。何美乡则表示,“mRNA和腺病这两种疫苗我们的经验都不多”,但对于灭活疫苗的经验很多。一般照常理,这种疫苗应该是很安全的,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一些疾病,使用灭活疫苗会产生ADE (抗体依赖性增加病毒感染力),打了疫苗的人,有的人不受到保护,反而病得更严重。
2.疫苗会带来副作用吗?
张南骥认为,mRNA疫苗安全性很好,副作用也比其他疫苗少。他提到,mRNA这种疫苗“比较纯净”,使用“棘蛋白”(spike protein)的“信使”(messenger)打进人体,“直接自己身上来做”,不需要会造成很多副作用的“佐剂”(adjuvant) 。以天花举例,接种疫苗者手臂上都会有很大的疤,因为“很多细菌的东西要打进去”。他说 :“大部份产生很多反应,都是因为‘佐剂’。”
mRNA疫苗进到细胞,做完蛋白质以后,因为很脆弱,在细胞内会被吃掉,“完成工作之后就会消失,安全性应该是非常好”。
何美乡则强调:“疫苗好坏,百分百当然是最好,都没有副作用当然是最好,但那是不可能,所以就往下调。” 她坚持,副作用之分都是根据学理,当最终要比较疫苗好坏时,要临床试验,要大家“不要说疫苗的坏话”。她说:“一定会有副作用,一定会有特殊体质,一定会有人来打的死亡,跟疫苗不一定有关系。”
3.有效率到底有什么意义?
张南骥表示,有效率“非常重要”,“一个东西没有效果那要打它干什么”。他提到,疫苗要批准上市前,一、二期都很注重安全, 最后一期人体实验,要超过60、70%大家才会比较相信可以帮助到疫情。他提到像辉瑞跟莫德纳都有90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安全性也已经早就在第一期经过测试。
他说,现在疫苗竞争很激烈,“各有各的地盘”、“每个人都投资很大,希望回收”。他发现,当有疫苗出现效率不太高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个说辞,但“这些意义都不大”。
但何美乡确认为,有效率的意义要看情况:“你什么都没有的话,假如现在是艾滋病话,30%也要用,就看你自己的选择。”
提到科兴疫苗在巴西整体有效率为50%,她认为“也是OK”。她说:“50%如果疫情很严重还是要打,如果有选择当然选择90%。”
4.到底什么时候能打到疫苗呢
卫生部长阿扎(Alex Azar)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节目中表示:“首先,我们已经发放了每一剂疫苗。为安全起见,我们一直在保留第二剂疫苗。”,“我们现在相信,我们的生产具有足够的可预测性,我们可以确保持续的生产为为大家提供第二剂疫苗。”
同时纽约州长库默也表示纽约州将优先为一线医护人员和长期照护机构的工作人员接种。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纽约计划于1月底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疫苗接种。主要针对的人群包括关键行业工人以及部分一般民众,具体的人群将由各地方政府决定。
5. 如何获得第一手信息,成功打到疫苗呢?
为了能够帮助到所有在美国的华人,途美健康与全美合作的医院诊所联系,并承诺一旦知道民众可以接受疫苗的信息,会第一时间联系所有的报名人员安排接种。排队顺序按照报名先后!
最后,希望大家在这次疫情来袭下都能平安!
增强防范意识,我们一定可以安然度过这次疫情!
小S,沟通软件+:OSSC_Ins,你们懂得!
欢迎光临 纽约留学生论坛 (http://bbs.nystudents.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