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用直叙的方法写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1 21: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用记叙的文体记人记物记地记事。我们记下我们所发现的动静常变今昔表里,我们赖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以及心灵思想发现他们。发现的过程占一段时间,我们先发现什么,后发现什么,有个先后的次序。文章按照这个次序写,就是直序。
  直叙是最难写的一种写法,不幸却又是最基本的写法,情形多半是,在作文课堂上首先要努力禁止直叙,后来要完成的则是善用直叙,由于直叙最近自然,学作文总是先顺着自然写。在这需要使用直叙的时候往往要故意回避,也是一件苦事。
  王鼎钧先生的《作文七巧》中对直叙的方法做了非常清晰的介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最基础也最困难的叙述手法,如何去写。
  注:以下内容均选自王鼎钧先生的《作文七巧》。
  照着自然的顺序写,有时十分必要。那当然是“自然顺序”跟好文章的要求恰恰相符之时。就像一处风景就是天然图画样,其事常有。例如当年江子翠闹水灾的时候:
  那天水来得太快。我正坐在桌子旁边写文章,觉得鞋子湿透了,回头一看,水正在把我的脸盆冲到门外去。我赶快站起来穿上衣,水已浸到膝盖。当时来不及收拾任何东西,赶快往外跑,跑到后面的大楼上避水。在楼上,可以看见我的箱子从后面漂出来,先是一只,不久是第二只。水涨到九尺深,过了两天才退。水退以后,回到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十年的藏书完了,十年的剪报完了,收音机、电唱机、咖啡壶这些电器最怕浸水,浸了水不如破铜烂铁。内衣、皮鞋,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你问我损失了多少东西,我现在也不知道。昨天晚上想到今天得早起,用得着闹钟,可是闹钟没有了,这才想起来还损失了一个闹钟。究竟损失了多少东西,得慢慢地发现。
  本文所记之事为家中遭受水灾,行文用直叙,作者对事实出现的时间先后并未更动,依次为:
  触觉--鞋子湿透
  视觉--面盆漂浮
  触觉--水涨到膝盖
  视觉--水冲走箱子
  视觉--水退
  视觉--十年的藏书完了……
  心灵思想--损失了闹钟……
  这样的文章在作文课堂上大概可以得到好评,因为作者的这一段经验适合直叙。这样的例子很多。也许你说这样的事太稀罕了,我们在作文课堂上哪来这么多的“鲜”事?那么且说另外的例子。
  先说演讲比赛的例子
  我们都参加过演讲比赛,或者去做选手,或者去做听众。比赛的结果通常是产生三名优胜者,冠军、亚军、殿军。当比赛结束,主办人宣布评审结果的时候,照例是,先宣布第三名是谁,然后第二名,最后才是第一名。我们也许一入场就会注意那个明晃晃的银杯,到将近散场时才知道谁是得住。我们回来写记叙文,记述这一场我们认为很有意义的比赛,写到宣布评审结果那一幕,我们应该照着真实的情况,笔下先出现殿军,其次是亚军,最后才是冠军。我们不必改变它的次序。
  另一个例子是听榜
  当年大专联考放榜之日,广播电台播报录取名单,考生的家人必定按时收听。名单很长,播报费时颇久,也许要听到最后才听到自己要听的名字(甚或终于没听到要听的名字),所以“听榜”的人得准备忍受折磨。有一位家长为了听榜,事先买来茶叶、瓜子、糖果、点心,劝告全家放松情绪提起精神听到最后一人,谁知板凳还未坐热,开水还没烧开,收音机里劈头报出“楚晋材!”就是他家的长子,考取了第一志愿!全家沸腾,茶也没人喝了,瓜子也没人吃了。三姨五舅赶来道贺,听那收音机还在响,伸手替他们关了,那些名字听不听都无关紧要。事实是这个样子,拿来做文章也就写成这个样子就好。
  现在谈一篇经典之作--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述一个渔-人,怎样发现了世外桃源,后来想再度前往,又怎样失去了桃源。在这篇文章里面,文章叙事的先后和事实进展的先后是一致的:

  1.渔-人外出捕-鱼,沿着小溪走,遇桃花林。
  2.渔-人穿过桃花林,来到山前。
  3.渔-人发现一个可疑的山洞,入内探看。
  4.渔-人进入肥沃的田野、安静的农村。
  5.山中人款待渔-人。
  6.山中人说他们的祖先在秦代搬到山中居住,与外界隔-绝。
  7.渔-人辞出,山中人叮嘱他保-守秘-密。
  8.渔-人在山洞外面的路上做记-号。
  9.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世外桃源。
  10.太-守派人前往桃源察看,由渔-人带-路。
  11.与人找不到以前留下的记-号,无法再入桃源。

  循序渐进,恰到好处,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一项提前或挪后。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时你可以“直叙”,有时不可?我们姑且假定,记叙文本来都是“应该”直叙的、不论记人记事记物记地,不论记动静常变今昔表里,不论材料来自视听嗅触味思,“秉笔直书”就好。这样产生了许多记叙文。读那些文章的人,总以为其中某几篇写得特别好,闲来无事还想再读一遍,其中某几篇又十分乏味,除了查考资料之外简直不愿意碰它。
  每一代都有许多有心人。有心人发现,某一篇记叙文所以生动,多半是因为那件事情本身生动。某一篇记叙文所以平板,多半因为那件事情也平板。事实既难以左右,那么文章也就各有不同的命运:众人爱读或不爱。
  事情为什么又有平板或生动之分呢?什么样的事情才是生动的呢?有心人加以比较归纳,找出许多条件来。条件可能很多,多得我们一时无法消受,其中最要紧的,也许只有三项,就是
  起落
  详略
  表里
  三者有一就很好,倘若三者兼备,那真是“文章本天成”了。
  有起落,有详略,有表里,就用直叙;没有这些条件又怎么办呢?这就得另外想办法补救,这要在直叙之外另有叙述的办法。所以,直叙以外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
  有人读了《桃花源记》,认为山中住的不是人,是一群神仙,那迷离恍惚的桃林,正好是仙凡的分界线。渔-人跑去报告太-守是俗不可耐的举动,他从此坠入尘寰,再也与桃源仙境无缘。他之“迷不得路”,既不是山中人消灭了标志,也不是因为“春来遍是桃花水”,而是随着渔-人的一念之转,通往桃源的路自动消失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吗?也许是吧,要知道,也只有《桃花源记》这等水准的文章才会引发这样的“错误”呢。
  读了《桃花源记》,回头再去读那一段记述水灾的文章,文章和文章之间的差别实在很大。读了那一段记述水灾的文章,再读下面的文字呢:
  昨天是星期天,天气很好,我们去逛××花园。早上九点,吃过了早饭去等公共汽车,等了一个小时才挤上去。十一点到公园,先在门口排队买piao。进园以后,看见杜鹃花开得很茂盛,红的黄的白的都有。杜鹃花圃旁边是玫瑰花圃,也开得很漂亮,很多人在那儿照相。往前走,满地细细碎碎的小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再往前走,转一个弯儿,左边是一个池塘,铺满了荷叶,右边是一个花架,花架上头爬满了花,花架底下有石桌石凳,有几个老人坐在里面休息。池塘的尽头有龙舌、龙柏,一棵一棵绿油油的。有个人在公园那一头卖包子,很多人围着他买,我也走过去买了两个吃,滋味不错,再买一个。三个包子吃下去,觉得口渴,就到公园外面去找卖汽水的。
  同是直叙,这一篇《游园》又比那篇《避水》差得多。文章原来分成许多等级!
  你现在是在哪一级?作好了拾级而上的准备了吗?
  想了解更多关于学习生活的资讯,请关注“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小学一对一”网站和公众号“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1对1”,更多精彩等您发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