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期中考试结束,成绩公布,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许多国际部/国际学校家长的咨询。在上周末几乎全程低气压的面谈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除了对孩子成绩本身感到焦虑之外,既难以分析出分数不理想的背后原因,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今天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谢老师要跟大家聊聊,拿到期中考卷后,我们应该如何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帮助孩子形成一个相对全面深刻的阶段性学习总结,也为接下来的学科学习清扫障碍。 第一个问题: 如果今天这是一张中文试卷,你能在现有分数的基础上提高多少? 在我得到的答案中,分数提升分布在5分-20分不等。 英语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的确是大多数中低分段学生的隐痛。当大多数高一年级的同学依然停留在高中英语词汇/四级词汇的背景下,学科专有名词扎堆出现的确会让原本就令人头疼的知识内容雪上加霜。考场上一眼望去,英文题干足足有八行之多,抵触情绪叠加上本来就不堪的阅读速度,成为了解题的最大障碍。 高一年级的同学初入国际部,面对大体量的英文内容非常容易产生不适感。 我们建议从背记重点学科单词入手,鼓励那些在校内参加中文期末考试的学生,尽快让自己适应出现在英语环境里的知识点,打造自己的全英文知识体系,用英文题目二次检测对内容的理解是否扎实可靠。 我们强烈建议在校内参加英文期末考试或明年五月参加AP考试的同学,果断放弃依赖普高内容补习来应对考试的策略。两套课程体系里,除去知识点从难度和范围上的出入,影响更大的是科目解题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二个问题: 你不会真的以为自己是因为马虎才把题目做错的吧? 很多时候,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指着一道错题问原因,都会得到类似下列的答案: “哦,老师,这个求距离的公式我都知道,我就是用的不熟,加速度才错的。” “这个物质命名,我是没问题的,读题的时候不小心看混了。” “需求供给模型我全明白,就坐标没记对,但老师你看我里边全都是对的。” 拿下面这道X国际部期中数学卷来看,学生的解题方法完全正确,掌握知识点,读懂题目大意,并且在认识“integer”为“整数”的前提下,仍然错选。 粗心大意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做错一道题的真正原因其实并不是大意,而是单位时间内我们的阅读速度、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归知识点的技巧、应用原理解题的能力局限了最终的正确率。 也恰好是这一点,从侧面反映了国际部/国际学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严重缺乏相应的题目练习。一方面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练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在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环节也缺乏完善的系统性设计,甚至有提交即满分的政策,学生无从得到有效反馈。 我们回忆一下,拿物理这个科目来说,初中物理解决单电源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高中则需要分析多电源混联电路,需要用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结合分析,并且还需要掌握像电容、电感一些初中不怎么接触的电学元器件。 初中阶段,我们之所以可以取得好成绩,知识点相对简单的同时,校内课程会匹配大量的重复练习,让知识尽可能多的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题感。但是高中学科内容涉猎的知识点更广泛,同时难度加大,很多知识衔接更加紧密,例题可能只出现经典场景,缺乏相应刻意练习的情况下,很容易在考试中暴露问题。 写在最后的话最走心 如何理性的看待差强人意的期中考试结果? 首先,不要灰心!AP考试(Advanced Placement)实质上是一门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今天我在课堂里讲授的AP经济内容,和当年我本人在美国读本科学习的经济课程内容重复度高达80%+。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要用第二语言修学一门英语母语国家里大学生才上的专业课程,难度可想而知。在我看来,国际部的每个同学们都应该给自己在学科上的努力和尝试一个大大的拥抱! 另一个角度,期中考试不理想没关系,通过期中考试及时暴露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有助于尽快抛开盲目的乐观和自信,也方便后期专注于改正现有问题。
|